“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引用朱自清的这几句,也只是因为那名字叫“匆匆”,只是要补上未来得及停留一下的感怀。
北京的天染上南方天的毛病,整日黑沉沉、湿漉漉的,想必这也是件时髦的事,像当年全国人民都在南下下海,学习南方一样,错乱而又正常。
离家归来,大多不容分说就坐在了办公桌前。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混沌的天气里,生活却在时钟的格子里,走的分外清晰。南方先人一步的春光里的短短假期,倒变成棉花糖一样轻柔恍惚而甜蜜的一团,虽分不清哪一天是哪一天,昏昏欲睡的时候想起来都会惬意。
下班经过蓟门桥的时候,迎面遇到的还是那个干瘦的老头,而早上上班的时候,出了大门,就听到那个高胖些的老头在蓟门桥拐角下拍打手掌的声音……多情自古伤别离!?现在大约都已经没工夫了:看看生硬的时间表,看看映入眼帘的人海。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你不一定有时间去叹晓风残月,去念良辰美景,去问时间到哪里去了这样无聊的问题。
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
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
收拾行囊
假期就要结束了。
从昨天甚至前天开始,大家就已经在不经意的谈论这个话题。理性的讲,假期的结束不意味着什么,只是我们又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开始独自在异地的生活。但是,假期结束在每个人内心里激起的波澜却不这么简单,生活的状态会忽然发生改变,平日里潜藏的牵挂会在瞬间浮现出来,千头万绪却找不到头绪,等到离别之后只能在电话里、日记中述说&总结遗憾和感伤。
趁着上午大好的天气,在姑姑家拍了些照片,每张脸都像花朵一样灿烂,在和美的春光里更加鲜艳动人。
从昨天甚至前天开始,大家就已经在不经意的谈论这个话题。理性的讲,假期的结束不意味着什么,只是我们又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开始独自在异地的生活。但是,假期结束在每个人内心里激起的波澜却不这么简单,生活的状态会忽然发生改变,平日里潜藏的牵挂会在瞬间浮现出来,千头万绪却找不到头绪,等到离别之后只能在电话里、日记中述说&总结遗憾和感伤。
趁着上午大好的天气,在姑姑家拍了些照片,每张脸都像花朵一样灿烂,在和美的春光里更加鲜艳动人。
开心灿烂的一家人
下午开始收拾行囊,心里乱惶惶的。春节的花炮声今晚已经零零散散了,新的一年一如既往的迎面而来,加油!
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
雨过琴书润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石塌看云坐,溪窗听雨眠。
昨晚春雷滚动,落下新年的第一场雨;早起天已经晴好,临时搜所到这几句诗,描绘一下雨后清晨的感觉。

……
上午拜访爸爸的老朋友之后,直接去逛解放碑;节日里的解
放碑人山人海,新世纪百货里面摩肩接踵,短短的两个小时的嘈杂拥挤,还是很让人不受活。乘坐轻轨到杨家坪转车的时候,老爸已经显得疲惫不堪了。
(高举着相机拍了几张:据说解放碑曾经是这一带的地标建筑,也应该是最高的建筑;如今,它虽然还是这个以解放碑命名的地方的标志,但是,它已经不再高大了,周围高耸的摩天大楼在它周围箍起一个深井,很多时候很多人已经不再需要仰视它了,但是,它还是直指头顶的天空,静静的耸立着。
节日里,这里是逛街购物的天堂,人们纷纷来到解放碑,围绕的解放碑,转遍围绕着它的商场。看到人潮汹涌,似乎找不到别的词来描绘这壮观场面,还是照片来得清楚。)
……
昨晚春雷滚动,落下新年的第一场雨;早起天已经晴好,临时搜所到这几句诗,描绘一下雨后清晨的感觉。

……
上午拜访爸爸的老朋友之后,直接去逛解放碑;节日里的解

(高举着相机拍了几张:据说解放碑曾经是这一带的地标建筑,也应该是最高的建筑;如今,它虽然还是这个以解放碑命名的地方的标志,但是,它已经不再高大了,周围高耸的摩天大楼在它周围箍起一个深井,很多时候很多人已经不再需要仰视它了,但是,它还是直指头顶的天空,静静的耸立着。
节日里,这里是逛街购物的天堂,人们纷纷来到解放碑,围绕的解放碑,转遍围绕着它的商场。看到人潮汹涌,似乎找不到别的词来描绘这壮观场面,还是照片来得清楚。)
……
2007年2月20日星期二
春暖花开
“蜀犬吠日”是小羊讲给我的成语,这大致可以概括重庆的气候特点,几次到重庆的亲眼所见也大致如此,绵密的细雨或者阴天有雾是很正常的情况,冬天湿漉漉的,没有北方的干冷,倒像是我所习惯的深秋天气。
早上睁开眼,看到窗子明晃晃的,早饭后,就看到阳光了,以至中午的时候已经有些暖洋洋了。昨天还很吃惊石角镇山上的油菜花已经开了,今天的天气就一下让人不再怀疑那是反常的事情。临江的广场边上,迎春花的藤条嫩绿,上面亮灿灿的散落着迎春花小小的花朵,虽然家乡的春节前后,迎春花也会开,但是藤条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花朵也非这般灿烂。南方的春天来得早,暖暖的中午,好像将春节推远了些许。
……

时隔一年的再次聚会在家门口的冷锅鱼,美女们聚在一起还是那样光彩照人,开心热闹。(网上搜到的那家店的照片)
早上睁开眼,看到窗子明晃晃的,早饭后,就看到阳光了,以至中午的时候已经有些暖洋洋了。昨天还很吃惊石角镇山上的油菜花已经开了,今天的天气就一下让人不再怀疑那是反常的事情。临江的广场边上,迎春花的藤条嫩绿,上面亮灿灿的散落着迎春花小小的花朵,虽然家乡的春节前后,迎春花也会开,但是藤条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花朵也非这般灿烂。南方的春天来得早,暖暖的中午,好像将春节推远了些许。
……


时隔一年的再次聚会在家门口的冷锅鱼,美女们聚在一起还是那样光彩照人,开心热闹。(网上搜到的那家店的照片)
2007年2月19日星期一
綦江,綦江
第一次知道綦江这个地方,是小羊讲给我的,因为那是爸爸出生的地方,爷爷奶奶也在那边生活了好些日子。06年川北、重庆地区的持续高温天气让綦江闻名全国:40度以上的高温持续多日,那个綦江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
綦江距重庆市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在重庆我只有模糊的方向感,所以,綦江在重庆的哪个方位还说不清楚,一直伸展的高速公路也不能告诉我方向。从綦江县城边上一闪而过,大约半小时之后,石角镇到了。
很像是一次回顾游,石角镇、綦江县城、重庆市,一条清晰的线路。两代人、走过几个时代,变成现在一大家子开心的人。奶奶临别的时候悄悄的抹了眼泪,她和爷爷亲历了这几十年的一切,也经历了最多的变化。如今儿女,孙子孙女,曾孙四代同堂,福寿双全,难怪爷爷奶奶总是很知足。
綦江是一条河,綦江是綦江河上一座城。(图为綦江县城)
綦江距重庆市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在重庆我只有模糊的方向感,所以,綦江在重庆的哪个方位还说不清楚,一直伸展的高速公路也不能告诉我方向。从綦江县城边上一闪而过,大约半小时之后,石角镇到了。

很像是一次回顾游,石角镇、綦江县城、重庆市,一条清晰的线路。两代人、走过几个时代,变成现在一大家子开心的人。奶奶临别的时候悄悄的抹了眼泪,她和爷爷亲历了这几十年的一切,也经历了最多的变化。如今儿女,孙子孙女,曾孙四代同堂,福寿双全,难怪爷爷奶奶总是很知足。
綦江是一条河,綦江是綦江河上一座城。(图为綦江县城)
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
今夜无人上网
2007年2月17日星期六
除夕前夜
除夕前夜
远远近近都是花炮的轰响,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在辽阔的夜空回荡,年已经开始了。描绘这个时刻最精彩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祝福》结尾的那几句话,从小到大在家过的二十多个春节,印象最集中的就是旺盛的香火给神灵享用,喜庆的硝烟中众神蹒跚,大红的灯笼、大红的对联、花花绿绿的门旗昭示着对春天的期待……只是从来都没有准确的记住或者背下从学到那篇课文之后,就深受感染的那几句话。
小时候的联想能力已经在逐渐丧失,现在看到文字大多时候也只是文字而已,甚至看到鲜亮个性的形象还只是那个形象,已经不会有联想,当然,说到原因,除了上面说的联想能力,有时候,我会不甘心的想,大约我看到的那些东西本身就不鲜亮,或者说只有个鲜亮的外表而已,文字也只是文字而已,没有什么值得人去联想的意象,所以,人们也就拒绝联想,拒绝哪些东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电视频道转到中央十一的时候,看到一个什么黄土地原生态艺术绝响晚会的东西,一帮七十多岁的关中庄稼汉在巨大的舞台上唱“灯影戏”(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皮影戏或者影戏),我很诧异,这个东西怎么就变成了绝响?!童年的时候,灯影戏就是暑假的标记。我们那里管夏忙之后、秋种之前的那段时间叫“忙毕”,有几分古文意思,但是望文生义也知道就是忙碌告一段落完了,可以休息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正是三伏的时间,天气热,地里也没什么事情好忙,所以四乡八村就你方唱罢我登场地赶庙会,庙会当然需要有个热闹来吸引人流,另一方面也要有个献给各个地方敬供的不同神仙的礼物,所以,每个暑假就会有几乎看不完的灯影戏,当然,也会有所谓的大戏,就是县里或者市里剧团演出的戏,这个戏有大舞台,有灯光,真人演出,年景好,人们心气也高,又有德高望众的组织者的时候,这种大戏回偶尔替代灯影戏,这时候,庙会自然就变成了乡间大事,但是,一般情况下,灯影戏还是庙会地主角:晚上八九点,喇叭啸叫过之后,人们就纷纷前往麦场里那张电影幕一样的东西前面,远远看去,就像夜空打开的一扇窗户,习习凉风中人们就在自家门前开始享受惬意的一晚。白天下午,唱不了灯影,就几个人围在一起,在树荫下敲打起来,这叫乱弹。
之所以说灯影戏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暑假的标记,是因为庙会唱灯影戏的时候,各种小商小贩就会从各处聚集到会场,兜售各种东西,我们就可以在“琳琅满目”的摊点之间乱窜。那是我们孩子地节日,不单能从大人那里获得几张毛票,自己作出消费一下,给自己买本小人书或者塑料宝剑,还能美美地解馋,一连几天都吃上家里招待亲戚地臊子面,妈妈做的臊子一整年里都是我们企盼地美味,除了春节,一般就只有赶会地时候能吃到了。
如今,那些灯影戏竟然已经变成了绝唱!“三分钟年华老去”,不知道是谁一语道破天机,大约我们那样的童年也早就成了绝唱,而不去细想却很难自知。
从九八年忙毕离开家乡到现在,说起来只是很少的几个数字:四年,那是大学本科的学制时间;接下来三年,然后又是两年;减法得出的数字是九年;回家的次数没有统计,大约就是十几次;按照既定的套路,人们会说我大学毕业长大成人了……我们只是在长大,我们在迈向充满光明的新生活&未来。我几乎从没意识到八年十年对曾经我熟悉的人们意味着什么,对爸爸妈妈他们意味着什么。
“三分钟年华老去”,十年八年亦是弹指间啊。
有一个春节来临了,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2006年就这样过去了”,我第一次没在家过年,却又在家为春节做着准备。一个颇有意味和意义的春节:2006年,用小羊的话说,我们完成了人生大事。我们组建了我们的新家庭,我们分别多了一对父母,多了一份关爱和挂念。想到这点,我就不再感慨年华老去,而是看到闪光的年华。
千言万语汇集的时候,我们就会一句话都说不出。一篇散乱的记述在荡漾的花炮声中写下,“怀念我们共同走过的2006”。
用《祝福》描写的年节的那段我没背下的那段话作为结尾,祝福新年,祝福圆溜溜的猪年: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2.16)
远远近近都是花炮的轰响,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在辽阔的夜空回荡,年已经开始了。描绘这个时刻最精彩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祝福》结尾的那几句话,从小到大在家过的二十多个春节,印象最集中的就是旺盛的香火给神灵享用,喜庆的硝烟中众神蹒跚,大红的灯笼、大红的对联、花花绿绿的门旗昭示着对春天的期待……只是从来都没有准确的记住或者背下从学到那篇课文之后,就深受感染的那几句话。
小时候的联想能力已经在逐渐丧失,现在看到文字大多时候也只是文字而已,甚至看到鲜亮个性的形象还只是那个形象,已经不会有联想,当然,说到原因,除了上面说的联想能力,有时候,我会不甘心的想,大约我看到的那些东西本身就不鲜亮,或者说只有个鲜亮的外表而已,文字也只是文字而已,没有什么值得人去联想的意象,所以,人们也就拒绝联想,拒绝哪些东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电视频道转到中央十一的时候,看到一个什么黄土地原生态艺术绝响晚会的东西,一帮七十多岁的关中庄稼汉在巨大的舞台上唱“灯影戏”(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皮影戏或者影戏),我很诧异,这个东西怎么就变成了绝响?!童年的时候,灯影戏就是暑假的标记。我们那里管夏忙之后、秋种之前的那段时间叫“忙毕”,有几分古文意思,但是望文生义也知道就是忙碌告一段落完了,可以休息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正是三伏的时间,天气热,地里也没什么事情好忙,所以四乡八村就你方唱罢我登场地赶庙会,庙会当然需要有个热闹来吸引人流,另一方面也要有个献给各个地方敬供的不同神仙的礼物,所以,每个暑假就会有几乎看不完的灯影戏,当然,也会有所谓的大戏,就是县里或者市里剧团演出的戏,这个戏有大舞台,有灯光,真人演出,年景好,人们心气也高,又有德高望众的组织者的时候,这种大戏回偶尔替代灯影戏,这时候,庙会自然就变成了乡间大事,但是,一般情况下,灯影戏还是庙会地主角:晚上八九点,喇叭啸叫过之后,人们就纷纷前往麦场里那张电影幕一样的东西前面,远远看去,就像夜空打开的一扇窗户,习习凉风中人们就在自家门前开始享受惬意的一晚。白天下午,唱不了灯影,就几个人围在一起,在树荫下敲打起来,这叫乱弹。
之所以说灯影戏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暑假的标记,是因为庙会唱灯影戏的时候,各种小商小贩就会从各处聚集到会场,兜售各种东西,我们就可以在“琳琅满目”的摊点之间乱窜。那是我们孩子地节日,不单能从大人那里获得几张毛票,自己作出消费一下,给自己买本小人书或者塑料宝剑,还能美美地解馋,一连几天都吃上家里招待亲戚地臊子面,妈妈做的臊子一整年里都是我们企盼地美味,除了春节,一般就只有赶会地时候能吃到了。
如今,那些灯影戏竟然已经变成了绝唱!“三分钟年华老去”,不知道是谁一语道破天机,大约我们那样的童年也早就成了绝唱,而不去细想却很难自知。
从九八年忙毕离开家乡到现在,说起来只是很少的几个数字:四年,那是大学本科的学制时间;接下来三年,然后又是两年;减法得出的数字是九年;回家的次数没有统计,大约就是十几次;按照既定的套路,人们会说我大学毕业长大成人了……我们只是在长大,我们在迈向充满光明的新生活&未来。我几乎从没意识到八年十年对曾经我熟悉的人们意味着什么,对爸爸妈妈他们意味着什么。
“三分钟年华老去”,十年八年亦是弹指间啊。
有一个春节来临了,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2006年就这样过去了”,我第一次没在家过年,却又在家为春节做着准备。一个颇有意味和意义的春节:2006年,用小羊的话说,我们完成了人生大事。我们组建了我们的新家庭,我们分别多了一对父母,多了一份关爱和挂念。想到这点,我就不再感慨年华老去,而是看到闪光的年华。
千言万语汇集的时候,我们就会一句话都说不出。一篇散乱的记述在荡漾的花炮声中写下,“怀念我们共同走过的2006”。
用《祝福》描写的年节的那段我没背下的那段话作为结尾,祝福新年,祝福圆溜溜的猪年: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2.16)
2007年2月14日星期三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