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桌面大的电视

单位要买一台液晶电视,要最大的。
经过多方查询、求证,商场出售的最大的液晶电视52�,看了一下数据,1300*200*1150mm,大概要比我面前的办公桌还要宽出一半来。
想想这么大的电视挂在不算很大的会议室,肯定能成为会议室最尊贵的物件,不知道坐在它老人家面前抬头仰望,还会不会有看电视或者看影碟时享受的感觉。
不试不知道,还是赶紧买来,看个稀罕吧。

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

七月十九会

这是简要的说法,全称应该怎么说,由于从来没听人说过,所以还不知道,或许祖辈们也未必清楚或愿意深究,让平静平凡平淡的日子热闹一下目的就达到了。
每到"忙毕"――也就是地里的活儿告一段落的时候,平原上就会此起彼伏的赶庙会,这边是六月二十,那边是七月初一,总之大家相互错开时间,打开尘封期年的小庙,用一台大戏或者灯影、木偶之类的小戏吸引人群、聚集目光,为神祗聚拢徒众,会就算是开始了。
我们村的庙会是七月十九,如今山上的庙已经在山下村落中央创建了分舵,方便大家朝觐,所以庙会的重头戏――东乡(凤翔在西面称为西府,所以称岐山、扶风、三元等东面的地方为东乡,秦腔在这些地方更普及,水平也高些)剧团的舞台自然也就在家门口了。
一般庙会的正日子就一天,但是庆祝(某位神仙的重要日子)要持续三天,所以大戏要唱三天四夜。事先,乡亲邻里都会得到消息,前来赶会。多日不见的人得到好的机会见面走动一番,主家自然要准备好过年一样奢华的吃食来招待,赶会是为了看戏,为了聚会,也是为了改善伙食吧。
不知道这些传统是什么人发明创办,现在看来意义更加重要,如今虽然有国庆、妇女、青年、情人等等各式各样的节日,但是真正属于农民的节日并不多,倒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些庙会是真正农民们的节日,不但村子里响动起来了,就连路上的行人也可以用络绎不绝来形容了,人们即使不穿新衣服也是洗地干干净净的衣服,一年四季为生计四处刨挖的黑脸汉子婆姨门今日算是真正活人过日子了。
爸爸在电话中说今年是三原县剧团的戏,应该有好些年没赶过唱大戏的庙会了,我猜这大戏或许意味着今年的景程不错,这是好事。
我说给宏杰的爸妈打电话,让他们来看戏,因为我知道热闹中只有自己反倒会有另一种孤单和索然。
这个印象我小时候就有,赶庙会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很兴奋,喜欢在会场乱窜。几乎每个人回到家里都会有几辆自行车停在院子里,屋子里大人们在热闹的说话,屋外或许还有亲戚家的小孩子在玩。可是我们家却鲜有这样的场面,主要是我们家自爷爷往上几代单传,没有那么庞大的亲戚队伍,而现有的亲些的亲戚也大都相隔遥远,不能赶来。所以我总是会期待有人出现,给我个意外惊喜:在为秦腔所统治的声音世界里,会出现清脆的铃铛,我狂奔而出,期冀的人就在眼前……可是通常都没有,几个过于久远只有爷爷奶奶才能搞清楚关系的亲戚还不足以让我高兴。
如今,我们几个都长大在外,我想爸爸妈妈会更需要些许的热闹。
前几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那年庙会的时候我正好在家,与我年纪相仿的那些伙伴同学都已经成家立业甚至有了孩子,那次的聚会在我们家院子里大瓦数的白炽灯下刨除了自家人竟然还摆起了两桌,每桌都挤的满满的,大人小孩吆三喝四好不热闹。爸爸妈妈忙前忙后却不亦乐乎,他们需要这样的热闹,或许这种孩子们的热闹对他们还有另外的意义。

2007年8月9日星期四

花果山

六朗挂甲的地方,如今成了花果山。
虽然还没见过那些山坳到底什么样子,却也能想像那满眼的桃园。去年植树途中,路过平谷的桃园,说是看桃花,实际上已经过了季节,树上正是啥也没有的时候,一排排望不到边的桃树沿着地面铺展,树冠被改造成了睡莲的模样,不求高度,只求面积。一尊手持蟠桃的王母娘娘雕塑耸立在田边,等待桃子成熟的季节。
如今桃子熟了,去当两天美猴王,为我们家爱吃大酒保仙桃的羊采些回来。

2007年8月8日星期三

八月八日

在训练中能力最强、表现最好、得分最高的成才最终还是栽在自己手里,老A的教官袁朗一针见血,成才你太见外了,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无法在你心里占据一个位置……这话好理解,说白了就是成才始终都期望到达更高更好的地方,他的眼睛里只有这个目标,而从来都没有身边的人和事,他拒人千里,也理所当然被人拒绝。
当他回想这几年当兵生活的时候,自己也回过味道来了,当所有地方都成为过路之地,他也就没有家了,生活的大树被砍去了枝枝杈杈,他变成了一个电线杆子,记忆中除了几个自己在意的脚印,就啥也找不到了,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件事。

我想不单单成才是这样,当很多神圣的仪式被作息表式的程式代替,大多数每天见到的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那几个人,做差不多的事情,所以一年往往只剩下由节日构成的几个节点。
今天是八月八日,听说从早上开始就有交通管制,上午外出办事回来的时候,正赶上西二环交通管制,主路上车辆稀少,我们享受了一下要人在平常拥堵的城市高速上的速度;天开始放晴,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很大,希望回来的是干热的天气;晚上会有庆典……写一下记住今天都在干啥,去年的8月8日已经无迹可考了。

从来都是无神论者,天地人都曾经是斗争的对象,但却始终没有摆脱对自己的迷信:领袖成了至今被人磕头膜拜的偶像、奥运会开幕要追求个吉时、倒计时一周年是2007年8月8日,开幕是2008年8月8日,估计到时候还会有个8时,算起来有4个8,哈哈!甚至普通人眼中的降雪屡次被诠释为"水花"……世界是矛盾统一体,在这一点上是至理名言。

2007年8月7日星期二

机关水平

下午临时被抓去开会,是安委会的会议,说是要传达消减车辆和签订责任书的事情。
会议本身没什么可说的,17到20号要搞奥运测试赛,相当于明年奥运期间社会各方面的一个演习,交通方面,主要是要采取措施削减车辆,减小交通压力,保证奥运通道畅通。
今天早上已经看到新闻了,不过新闻只是奥组委一个什么官员的讲话,说了奥运期间可能会采取的措施,联系几天后的测试赛交通安排,可以看出这条新闻是在预热,后面紧跟着肯定会有政府令或者信之类的东西出来。
闲话少叙。

引子――
文件的标题是"……削减车流量工作方案",全场数位机关老同志,从头至尾一口一个"消减",怪不得传达会议通知的同时也说是要消减什么什么的。在一些地方人很容易就会变得自信而且自傲,脑袋里早就没有了自省或者类似的词汇了。
辩论――
开会就是开会,熟悉开会这码子事情的老机关都知道开会是怎么回事,照着领导指示和文件精神做就是了。
今天辩论了,这是一场汉语知识方面的高级辩论。
主持会议的老同志一头银发,满面油光,他振振有词的解释着单双号停驶的事项,单日单号停驶,双日双号停驶,啊~~~~
有人发出异议了,当然,看上去不是老头的哥们也至少是熟人,机动车按单双号停驶应该还是老办法,就是单数号牌的车单号行驶、双数号牌的车双日行驶~~~你看,针对市属机关的那条――"机动车按单双号停驶(单日单号牌行驶,双日双号牌行驶)"。
辩论的题目出现了,前面是停驶,后面是行驶,这还了得。嗡嗡嘤嘤、咿咿呀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快得出结论,这个文件本身有矛盾,需要电话确认。
机关里混几十年混成这样也不容易!
尾声――
"……地区成立奥运测试赛削减车辆流量领导小组,……主任认组长,……副主任任副主长……"机关的同志也很忙,文件里打错一个两个字,应该不是什么大罪过吧。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可爱的专家

下午只听到一声炸雷,然后就没动静了,刚才看到网易新闻头条更新:雨雪狂风 极端天气再袭北京,简短的新闻内容说成府路地区遭遇极端天气,有五分钟降雪,还配有图片。吃惊,同一个城市,不同的气象啊!
前周也有北京朝阳区降雪的消息,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没大在意,夏天能下冰雹,自然就能飘雪花。可是,接下来,众多网站上刊载中央气象台专家的采访,说下雪根本不肯能,怎么会下雪呢,北京的气象监测点也没有检测到,理论分析也绝无可能,下雪纯属胡说!
不就是下雪么?置于为老天爷辟谣么?今天又下了,专家又会怎么说?
老百姓认为平常的事情,在有些人眼里怎么就那么敏感?专家抽自己嘴巴,想像一下就觉得可爱,这些可怜的家伙可爱起来还真是不遗余力!哈哈哈哈!

疲倦和信念

疲倦是今天的感觉,这是后果,前因是略微有些夸张的周末。
收房的消息很早就飞出来了,虽然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准信儿,但是大抵不会超过月底,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跟小羊纸上谈兵的未来舒适小窝的构建工作,必须逐渐落到行动上了。当然,一切从建材开始,凭着抱佛脚积累起来的琐碎知识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忱,我们头一次、紧接着是第二次踏进不同的家装超市,那里的巨大和纷乱很容易让人迷失,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似乎记忆力都被迅速瓦解了,刚刚听到的价格、性能描述到了下一家已经记不起来了,幸亏小羊拿着本本不厌其烦的记录了。
小羊说的没错,我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这一次首先检验的是我的记忆力和判断力,接下来的考验是体力和耐力。从建材转战到新家完成测量在站台等车的时候,从膝关节到踝骨节都已经近乎要罢工了。
信念虽然不是来自这两天在家装超市的收获,但是却给了我们不少"力量"。
康洪雷的新作《士兵突击》(名字非常不咋样,很可能影响收视率)在四川卫视播出,而且是每晚五集连播。不记得是从那集开始看的,只记得刚看到的时候傻根同志在练单杠,接着就看到一群人、记住了几句旁白。下一个晚上几乎都是在看电视,这电视剧生发出来的力量,竟然能让我的躯体忘记白天体能的透支以及疲惫可能产生的睡觉欲望,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剧宣扬的信念在我身上起作用了。这个剧可说的比较多,比如士兵的视角、纯粹男人的戏、演员准确的演绎等等,但是还是不说的好,看的东西,只有卖嘴为生的人才会不停地浑说。
不过,熬夜之后的早晨,信念似乎也因为熬夜要睡懒觉,然后被不得不爬起来的我落在了家里,所以,被迫起床的郁闷转化成无边无际的困倦一直到现在,呵呵,估计回到家再见到"信念"就又恢复神采了。

2007年8月1日星期三

八月一日

媒体已经轰轰烈烈的宣传一些日子了,可能因为今年是八十周年大庆,所以这个建军节有些特殊意义,各种活动也异彩纷呈。
电影频道在这方面作为有限,八一厂熟路子、大开大合的片子放了不少,还是有点看头,毕竟我们这代人还是受过不少这样的熏陶的,但是表现当代军人的影片,看上去就失去精气神了,刻意表现什么知识化的军人,这些军人除了有意被安上高学历的帽子和满嘴的新名词之外,就剩下矫情了,非常让人倒胃口。
倒是中央一放的专题片《脚踏祖国的土地》有些味道,尽管每集围绕的是不同的主题,但可以看出来制作者在尽力挖掘各种细节,用情绪打通漫长的历史时空,然后把军人当成不一样的“人”来展现他们不同寻常的生活以及特殊的情感世界,制作者也没有忘记这些从历史走来,还要走向未来的军人中大多数的出身。
今天早上看到了换装的队伍,大门口站岗的士兵帽子变了颜色,帽箍上的装饰去掉了等等,有些美俄中和、偏向美式的意思。
【今天是农历6月19,妹妹发短信祝贺我农历生日,自己都忘了,没想到还赶上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