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像前天感觉端午节很恍惚——前一天晚饭还买了粽子,第二天却似乎根本就忘记了——一样,尽管几天前大家还谈论过夏至的“至”含意是什么,今天下午在地铁里从别人的报纸上看到今天白天长达16小时才猛然记起今天是夏至。
最长一天,仅此而已。问通行的同事今天是不是也有什么吃食讲究之后,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
诸如此类的事情虽然算不得什么事情,但是感觉却很不对劲儿:我们本应改比网络上的聚合阅读器更聪明,但是不知不觉之间却变成了一架需要刺激才能作出反应的机器。
有点悲哀!
二
到家看电视,BBR的话题是“我最想花的一大比钱 ‘散伙饭’”。光看这个标题有点犯糊涂,不知道说的是啥,后来听了几条主持人念的短信,总算明白了一点:“散伙饭”——又是一年毕业时;我最想花的一大比钱——虽然可以是任何时候的幻想,但是这个时节说多多少少可以跟大学毕业、理想、激情还有青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北师大校园出现在画面里,看到了毕业,看到成群的学位服,看到了那条长凳,看到一排高大的白杨树……哈!自己从那里已经“尽身出户”两年了,竟然还对这些那么熟悉?!
感觉已不在的,其实是被掩盖了。
三
上午的时候小羊发给我一个链接,关于人怎样才能更健康、幸福感的。
对于什么成功学、口才学还有所谓的做人学等等教育大家非得“集体思想”的东西,我一概不感兴趣,但是今天看到“记下让你感动的事情”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一幕想写一下。
昨天考试场上的一幕。
待试的学员们等待着依次入场,先前同车训练、已经略有些熟练的学友被分在不同的桩,所以考试就有先有后。这边通过的,直接从备考大厅外的场地上进入下一科目的准备,这样,原来待在一边的学员就逐渐的被分隔在两个区域,两边都等候各自考试时,中间隔着两层的玻璃墙;即使全部完成考试离开那道玻璃墙出来,要想跟第一科目等候区的人说话,还是隔着一道用来封闭考试区的紧锁的玻璃门……现场的格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人们在这个特殊情境下短时间失去自由。一些人开始互相交换电话号码,颇有些告别的意思。
……
男孩结束第一科目走进第二科目待考区。
玻璃墙那边一双眼睛也跟随他过来。
他们俩就是刚才交换电话号码的那几个人中的两个。
男孩似乎还沉浸在考试当中,或是还在回味刚才的动作。
他抬头看到了那双眼睛,那张脸正贴在玻璃墙上,伸出两个手指作出胜利的姿势,嘴里还在夸张的比划着什么。
男孩在这边大声的喊着,咱们的考试车跟训练车感觉几乎一样,放心——很快,他反应过来,对面什么也听不见,就像他只看见她的手势跟口型一样。
男孩有些着急,对面那张脸刚才表示过祝贺之后已经转向考场方向张望了。
他拿出进考场之前跳到震动位置的手机拨出了刚刚存进电话簿的号码。
那边还没在关注着考场,男孩就使劲超那边摇晃手臂连同手里的手机。
女孩忽然转过头来的时候注意到了,她飞快的拿出手机。
“咱们的考试车跟训练车感觉几乎一样,就是离合稍微低一点——啊,谢谢,你也一样,肯定没问题的。加油!”
挂上电话,一张分外开心的脸朝男孩这边笑了笑,然后转向考场方向。
有人喊了男孩的考号,他也该第二个科目了。
我结束考试离开的时候,看到同样结束考试的男生正贴着第二科目待考区的玻璃门缝,朝里边说话,那边,一缕卷曲的马尾正贴在门里。
(还是缺乏慢条斯理叙事的耐心,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特殊情境下,隔着两层玻璃墙打电话鼓励,然后隔着一道紧锁的门道别,电影看多了就容易胡思乱想,给偶然看到的生活场景在自己心里加上别的味道,呵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